推荐:
首页 > 明星资讯 > 《问题餐厅》怎么样
《问题餐厅》剧评:女人群像完全偏题的性别论

  (文/MsLonelyheart)剧中的男人们的形象有过于脸谱化的嫌疑,但是却如实道出了这个社会的性别暗语。这部剧里甚至没有爱情可言,所谓的爱情只是男人站在自诩的制高点上对女人进行完全自我的肖想和意淫,不屑于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与理想,这种单方面的幻想和自封的崇高,和真正意义上的爱相去甚远。而这种对女性的恶劣态度是全球化现象。但是其在东北亚文化圈的流行程度要大大的高过西方国家。这一种态度被一针一线埋进文化的衬里变成一种规则(Social norm/Social normative), 变成了一种普世认可的文化资本,变成了一种下意识(embodized habitus)。

 

  你没有看到吗?本科毕业时,用人单位白纸黑纸写到的“只招男生”的启示;硕士生导师,挑了几个他漂亮的硕士女学生去酒局;亲朋聚餐时,某一位阿姨评论一个大家都认识的女孩“她啊,什么都好,在国外工作,就是还没结婚,真是可惜了”;慷慨陈词未来规划时,母亲轻轻地一句“女生啊,最多读个硕士就好,千万别念博士”;长辈在你独自离家生活的前夜,局促地告诉你“千万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对婚姻质疑时,父亲担忧的眼神“老处女最可怕”;同窗在饭局间说道,“女人啊,一过二十六岁就要贬值了。”讲述被性骚扰的经历之后,朋友嬉笑的一句“是不是你穿得太暴露了?”
 

  而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在经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性别社会化教育之后,也渐渐被同步成了和他们(或她们)一样的出厂设置。我们选择忽略招聘启事上的仅限男生,我们开始计较自己的年龄,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购置衣物上,用略带嘲讽的语气挪揄那些选择在学术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异类……在社会化(Socializition) 这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之下,我们把自己变成了货架上的商品。所有的这些都被赋予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最终躺在最核心的,依然是服务于统治性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你看,这个世界上80%以上的C-suit都是男人,不是女人无用论的最好例证吗?
 

  这些人就这么理所当然的忘记了,那些甚至没来得及出生就已经被判处死刑的女孩儿们,那些为了哥哥或是弟弟牺牲自己的女孩儿,那些被偏差的高考分数线拒之门外的女孩儿们,那些被一句“只招男生”被梦想拒之门外的女孩儿们。除去这些秘而不宣的资源失调,当统治性别实现了高度同质性,它的排他性也可想而之。而当这一种思想变成了一种社会潜意识,试图挑战规则的对立性别,也面对着刻板印象认同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她们/他们偏离了社会分派的刻板印象,很容易造成其所属群体的排斥,比如种族问题,黑人中产阶级的困惑体验,有别于白人中产阶级,又被黑人社区排斥,因为他们偏离了黑人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她们面临着额外的挑战压力,因为一旦他们挑战失败,既等同于他们confirm了这一种针对其某个身份的刻板印象*)。
 

  认清这样的现实以后,任何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都应该意识到,并不是一个性别,一个种族天生的缺陷让他们陷于困境,而是这个社会的种种限制使他们的才能无法得以实现。性别问题,只是人类诸多问题的一种。当目前为止,我终于理解了,那些被写进宪法宣称平等的东西,实际上往往都不平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把它们写进宪法)。这个世界说到底依然是白种人霸权,异性恋霸权和男性霸权的世界。亚洲文明始终被排斥在西方文化之外,大多数的黑人依然住在ghetto社区,同性恋依然不受欢迎。这听起来让人绝望。
 

  而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太过于习惯于把自己别人装进界限分明的盒子里,我们太过于舒适地假想生活是一场二进制,不是0就是1,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同盟就是异端。这是长期积累的直觉和刻板印象,帮助人类省去优化决策的时间从而得以存活,而如今这一种简单粗暴的二分法终于变成了我们的困境。性别也好,性向也好,情感也好,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是能够简单归类的。比起两个极端的散点要挟我们做出非一不二的选择,人类往往生活在无限延续的光谱上,每一个颜色都难舍难分。
 

  我非常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相信这个理论。我看到了缓慢的进步在发生。我有幸看到有那么一小部分不甘心把男人的后背当成人生目标的女人们和女孩儿们开始分辨和批判愚昧的主流,有女权NGO开始运作。在旅居之地,我甚至看到了由一款卫生巾品牌发起的market campaign, "#LikeAGirl#, 讲述那些我们从没说出口的遭受,侮辱和损害,我看到Sheryl Sandberg发起的initiatives, 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科技和engineering行业;我看到coding workshop for women,告诉女人这些领域并非只属于男人。
 

  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像阳子姐姐一样信念坚定给这个男性霸权的社会打一拳的女孩们让我感到温暖。去年冬天的万圣节,同一个项目的韩国姑娘把自己打扮成了一颗圣诞树,在脸书上她写道:"Dressed up as Christmas to celebrate 25th year of my life.

  In Korea, they say when a woman hits her 25 (so-called "Christmas year"),she is practically expired.
 

  Screw that shit. Still beautiful and always will be."
 

  是的。我们都会永远美丽。只要我们选择去相信。具体论述,参见哥大教授Claude Steele的《Whistling Vivaldi: 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写了这么多夹带了好多射会学和统计学的私货……但对于在多元家庭长大的撸主,这个话题是撸主要一生捍卫的阵地(笑)。东北亚的女权于性别议题让我感到很失望,完全不能想象西方国家在提倡多元家庭的同时,国内的媒体却还在对LGBT进行有失偏颇的报道,当人家鼓励女性进入男性统治行业时,我们的国家主席却还在提倡女性回归家庭。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再讨论剩女,而是坐下来谈一谈misogyny(厌女症)。
 

  不过我真的很喜欢UN的heforher的campaign,很好地抓住了社会痛点,试问现在的性别现状是男性真的想要的吗?虽然这篇影评的整体基调非常激进,但是女权主义的最终归宿,LGBT的最终诉求,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我们意识到人是多面体不是两点论,从而让人(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能够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更舒适的生活,让女性可以去争取自己憧憬的责任,让男人可以卸下性别印象给予的压力。

想知道更多小品台词、相声剧本、话剧剧本、情景剧剧本,请关注“爱小品”公众号

guanzhu